飘天中文网 > 穿越之盛世独宠 > 145 上帝之鞭

145 上帝之鞭

飘天中文网 www.piaotian.mx,最快更新穿越之盛世独宠 !

    收拾了玉龙赤杰之后,也素亥没打算听斡勤的话,去追个无力翻身的老头子,而是沿卓章海东岸北上,准备去那一片广阔平坦的草原撒欢。

    勃朗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本都海、卓章海和高咖索山脉一线以北,横亘山以西,妥妥的是一片起伏不大的钦察草原,不论是欧洲骑兵,还是蒙兀人等马上黄种人,都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机动性除了表现为抢了就跑,在商业流通上也有优势,打着‘突厥’标签的哈扎尔汗国正是凭借这样的角色,成为一个汗国。游牧民族的领地向来没什么分界线可言,但是哈扎尔能成为欧洲贸易链上的重要一环,定然占据了地利——从怛罗斯往西入康居草原,经过横亘山和卓章海之间的通道,一直到再西边的毡德海(亚海),进入本都海,与大马士革海连通,这是草原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段。

    也素亥现在正通过哈扎尔人的地盘,鉴于其盟友的地位,一个人都没能杀,心情暴躁的他可以有三个选择,一是继续往西北走,跟顿河以西的罗刹诸公国打招呼;一个是去卓章海以北,与窝瓦河(伏尔加河)和横亘山之间的老乡,鞑靼汗国的哥萨克人,比试比试;最后一个选项是从高咖索山脉南下,与忽特刺汇合。

    高咖索山脉位于本都海和卓章海之间,是个类似‘Z’形的山脉群,两个锐角处自然形成一左一右两个河流入海的喇叭状冲积平原。西边小平地是高咖索土著古尔基(格鲁吉亚)人的国家,因为面向本都海,自然以景教徒为主,东边入海的小三角洲和一大块高原山区直接与波斯高原相接,属于突厥系的阿塞拜然(阿塞拜疆),受到大食、波斯文化的影响,都是天方教徒。

    处于拂菻帝国和天方教势力的夹缝之中,即使阿塞拜然曾是月即别属国,古尔基号称为教廷对抗东方大食、安息等天方教国家的‘景教之盾’,但二者尴尬的地缘位置,让他们非常务实地秉承骑墙的‘事大’原则。

    追踪萨来曼汗而来的忽特刺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在阿塞拜然的兰卡兰港口上岸,不但获知萨来曼汗病逝的消息,还得到阿塞拜然重城桃里士(大不里士)进献的补给。不过这不影响他继续北上,试探一下古尔基人的态度。

    得到布鲁克的汇报后,大秦教廷对蒙兀人反应冷淡,教皇亚力山大四世召集另外四位主教商议如何应对节节胜利的‘黄祸’。来自拂菻的科穆宁主教常年与东方人打交道,提议与蒙兀人结盟,一起对付大食。这种态度被斥为异端,随后教皇以敕令的形式公开告知所有景教徒,蒙兀人是不可信赖的异教徒。

    古尔基长期以来处于拂菻控制之下,是拂菻抵御东方势力的缓冲地带,在月即别与大食开始对抗之后,一下子压力大减,顺势成为高咖索地区第一强国,这也是阿塞拜然如此欢迎忽特刺的原因,希望这个东方来的新兄弟帮忙收拾一下古尔基这个异教徒国家。

    古尔基的都城梯弗利斯(第比利斯)位于Z字山形的中点,显然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而且他们还有一支哥萨克雇佣军,至少有了抵抗的资本。¤ ?  忽特刺向梯弗利斯起的两次进攻都无疾而终,虽然消灭了古尔基的半数精锐骑兵,但想拿下这个山海之国,凭他手上的三万人是不可能的,只能暂时放过,从高咖索山脉最东端的阿塞拜然都城巴库绕行去往山北。

    元气大伤的古尔基自然不敢追击,但哥萨克骑兵们担心蒙兀人的目标是整个钦察草原,找来外援,希望能把蒙兀人挡在山区。他们能找到的帮手除了当地少数土著部落,只有高咖索山北的欧洲游牧民族代表阿兰人。这支因为恐惧而聚集在一起的军队数量远胜于忽特刺的人马,在高咖索山北的河岸拦住了蒙兀人的去路。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恐怖的军事实力之外,忽特刺展现出了蒙兀人在外交层面的手段。因为鞑靼人和蒙兀人一样属于突厥语系、黄种人血统,比起印欧语系的白种人阿兰人来说,前二者更亲近,忽特刺很容易就让哥萨克人相信蒙兀人对钦察草原没兴趣,之前应阿塞拜然的邀请,教训一下古尔基,现在只是想去找弟弟,并且,他完全不介意与哥萨克人分享战利品。

    哥萨克人退缩了,阿兰人独自与蒙军厮杀,秒跪。

    失去高咖索山这个屏障,一马平川的钦察草原上,忽特刺分完赃,立刻追着哥萨克人往西北的毡德海而去,完全没管东边的也素亥在干嘛。最后,他顺势拿下克里木半岛,在温暖的本都海滨度过他们在欧洲的第一个冬天。

    也素亥自然也没闲着,直奔北边哥萨克人的大本营,鞑靼汗国的府喀山。如果说钦察草原上的哥萨克人是蒙兀人独霸草原的主要对手,那到了喀山这一片领土,在地貌上已经算是森林地带了,应该没什么吸引力。但哥萨克人和哈扎尔人一样,依靠牧、商结合的经济方式,在少数定居点积蓄了大量财富和适合游牧民族使用的补给物资,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哥萨克人与罗刹人关系更紧密,参与的是瓦兰海沿岸顺第聂伯河南下入本都海的瓦希商路,而哈扎尔人所依靠草原丝绸之路,在中原放弃经营西域的这段时间里,业务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所以才有了哥萨克人和罗刹人的坐大。双方曾在本都海和毡德海北边几大河附近争夺贸易据点,现在大致以顿河下游和窝瓦河中上游为界。

    在也素亥的冲击下,喀山南部的森林也没能成功阻挡住蒙兀铁蹄,哥萨克人溃散而逃。这些游牧民族的定居点毫无悬念的成为蒙军的后勤保障,补充了大量毛皮的也素亥可以在窝瓦河中游过个暖和的冬天,待来年再去西边罗刹境内溜达。

    ***********************

    罗刹诸国目前处于割据状态,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自东往西有诺夫哥罗德、莫斯科、梁赞、苏兹达尔、科罗木纳等主要城镇,以弗拉基米尔为主,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自然成为北罗刹的名义上的共主。南部核心是第聂伯河畔的乞瓦(基辅)公国,为了瓦希商路入海那段通道,南罗刹常年与钦察草原的哥萨克人相爱相杀,成为哥萨克人的打劫对象。?¤  ◎?◎ 因为双方都是部落或邦城林立,各势力之间除了撕逼,也会有私底下的合作。

    南罗刹当仁不让成为哥萨克人选的结盟对象,乞瓦大公迪米特里力排众议,说服其他公国一同抗蒙,毕竟比起时不时打劫一番的哥萨克人,蒙兀人这种毁灭性的征服方式更恐怖,况且,十几个互不相容的哥萨克部落,也比几乎统一了整个中亚的强大帝国,要好对付得多。而北罗刹所在的地区大多为森林草原,自恃不会成为黄色骑兵青睐之地,只是出于维护商业利益,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同意一起出兵,先解决占据克里木半岛的忽特刺,夺回瓦希商路在半岛的港口控制权。

    南罗刹和哥萨克人组织了十万大军屯兵于第聂伯河口,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群‘马背上的小矮子’,将黄祸挡于国门之外。面对对方三倍的人数优势,忽特刺再次遣使去分化罗刹人和哥萨克人,不过阿兰人的教训在前,蒙使被杀。感觉胜算颇大、也生怕时日拖久内部产生‘战合’之争,联军放弃守河优势,率先渡河进攻。

    蒙兀人从来都不是靠人数取胜,不过第一次短兵相接,居然败于罗刹联军,蒙军的前锋大将被俘杀。忽特刺决心教他们做人,一边派一小部分轻骑兵骚扰、牵制罗刹联军,一边且战且退向东边的顿河后撤。

    这种诱敌深入的策略很高明,不但让罗刹联军远离从乞瓦顺河而下的补给,还表明了蒙兀人的作战目的不是为了争夺瓦希商路的港口,使得矛盾重重的联军内部对于是否深入钦察草原追击蒙军的分歧越来越大。

    一旦联军之间的裂痕被蒙兀人洞察,忽特刺反击的机会就来了。

    轻敌的联军一路追杀过来,忽特刺以V字阵型渐渐将其纳入包围圈,并找到其中最弱的一支哥萨克队伍,集中兵力反击,这部分溃败后退的哥萨克人慌不择路,直接把联军的营寨冲毁。当蒙兀人击败敢于冲锋的那部分罗刹人之后,整个联军战意崩塌,溃不成军。在草原上与游牧者决战失败,结局十之七八是全军覆没,忽特刺开始高兴地收割这群由扛草耙的农夫和骑士贵族们组成的军队,完全不在意探马来报——沿顿河南下、姗姗来迟的北罗刹军已经登岸,准备在自家身后的一个土包高岗上构筑防线。

    也素亥就是此刻赶到的,他直接围了阵地三天,北罗刹领军的公爵请降,条件是让手下军队回家,也素亥接受了,北罗刹军放弃抵抗,打开营门迎入蒙兀人,结果被食言的也素亥全歼。

    此役南罗刹联军丧失九成兵力,被阵斩‘六王七十侯’,幸存者之所以能保命,多亏了他们逃过第聂伯河后烧毁所有船只,没能过河的人自然死于蒙兀刀下。北罗刹军虽不战而败,但这点损失没有动摇尤里的实力,只是钦察草原上的阿兰、南罗刹和哥萨克都已无力阻止忽特刺和也素亥的步伐,北罗刹再难独善其身,将来要直面蒙兀铁蹄。

    ***********************

    也素亥不辨身份、不论抗降、统统杀光的态度,继承了阿提拉‘上帝之鞭’的称谓,让任何教派或势力都不敢轻易与之打交道,连投诚、拉拢都要小心翼翼。相较之下更为理智的独眼忽特刺成了拂菻教廷的争取对象。

    拂菻帝国即为大秦帝国分裂东西之后的东帝国,鼎盛时期曾部分收复西大秦的失地,占据了亚平宁、北非、伊比利亚沿地中海一线,再加上其原有的环大马士革海一带——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中下游以南、安纳托利亚半岛、新月沃地西半部和埃及,几乎垄断了整个欧洲的海上商道。

    眼下,这个庞大的帝国不复往昔,势力范围锐减,很有些左支右绌,焦头烂额。

    安纳托利亚半岛上崛起的突厥人成立了天方教属性的鄂图曼汗国,已经严重侵蚀他们在大马士革海沿岸的利益,抢回新月沃地、伊比利亚、埃及和北非的天方教徒更愿意和鄂图曼‘兄弟’交易。巴尔干在威尼斯海(亚得里亚海)的沿岸地区属于贸易伙伴威尼斯共和国,亚平宁重归大秦教廷之下,被称为‘意大利王国’。

    因利益与教义之争,拂菻教廷与大秦教廷长期不和,大秦教廷要维护自己凌驾于其它宗主教之上的然地位,而拂菻坚持认为五大宗主教地位平等。现在,拂菻教廷主教科穆宁希望和哈扎尔一样,与蒙兀人结盟,把上帝之鞭引向鄂图曼和大食。

    ***********************

    如果把葱岭和西域以西的欧亚6地地区放一起来观察,可以很清晰地现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隆起地带,由东向西分别是葱岭、波斯高原、高咖索山脉、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高原和延伸入伊比利亚半岛的勃朗山脉。此线以北是一片平原,只有南北向的横亘山和卓章海划出一条分界线,西是包括钦察草原的东欧平原及西欧各河北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平地,东是西鲜卑荒野、康居平原(包括七河地区和河中地区)。此线南边,分为天竺、新月沃地、天方半岛(阿拉伯半岛)、埃及和北非等地。

    此时的蒙兀人,在兄弟四人的带领下,往不同的方向拓展地盘,他们不在意对手是谁,也不是因生存受到威胁而战,只根据自己的需求,依地势而为。重商好利的巴合黑自然奔着最为富饶且沿海的新月沃地和天方半岛而去,嗜杀成性的也素亥更热爱河道纵横的东欧平原,因他后继无人,忽特刺当然要跟着去蹭经验、吃装备,剩下的地方看起来都归斡勤,实际上,能让他感觉舒服的地方并不多。

    波斯高原虽说整体都是崎岖多折的山地,但根据山脉走向可以明显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的山区主体正是让玄奘吃尽苦头的大雪山,延续自葱岭的大山脉,张骞为了找大月氏曾经拜访过的大夏,就是生活在这一片山地绿洲之间的农耕民族,通过瓦罕走廊与蒲犁相通,可以进入西域。大雪山的南边则是一个不能直面天竺海的干旱盆地。除了大雪山山脉,整个波斯高原的其他部分都曾属于安息古国,靠近卓章海的北部山脉更是诸多富庶重城,可惜都在巴合黑手里。

    西鲜卑荒野的冻原沼泽不是蒙兀人该去的地儿,春汛一到,下游冰雪未化,那一片都是寒冷的汪洋。

    康居平原是个四战之地,看起来最适合游牧民族,只是很不幸,这儿的主人以后可能要与强大的东方帝国做邻居,可想而知,最好的两片农田——大宛盆地和宁远盆地——大虞不会轻易放过。

    好在大夏与康居草原这种南农北牧的格局正是蒙兀人最喜欢的组合,养活斡勤手下的人马完全没问题。只是通往东方的许多关隘、要道都在大虞手里,迟早要打一场,确定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分界线。

    ***********************

    目前的斡勤追着优素玉甫和呼延揭渡过申河,进入天竺,待月即别人逃入拉合尔,玄奘笔下的磔迦国时,从北亚苦塞之地而来的蒙兀人,实在无法忍受恒河流域潮湿闷热的热带季风气候,只得打道回府。

    在希拉德的反复唠叨下,斡勤终于以宗主国大汗的名义出御敕,‘一统马蹄所踏之处,降者为藩属,抗者为敌’,允许蒙兀人自由加入各种教派,除了认定了哈扎尔的盟国地位,在其疆域之外,把汗国一分为四——新月沃地及其南边的天方半岛和埃及等地都归巴合黑;波斯高原和康居草原自然在斡勤手中;忽特刺只得到安纳托利亚半岛和高咖索山以南那点地方,不过,鉴于他能获得也素亥的遗泽,有这样一个根据地足矣。也素亥的封地最有想象力,高咖索山以北、横亘河以西,除哈扎尔以外,蒙兀马蹄所及之处皆属于他。

    当然,这片土地上现有居民的意愿,完全不在斡勤的考虑之中。

    本以为最有意见的巴合黑——因为他的封地几乎都在大食人手里,目前所征战下来的地方却归了斡勤——平静地接受了以斡勤为宗主国的事实,表示只要大食人识趣,他会保留除财富之外的一切东西。

    忽特刺地盘最小,上面是不好对付的鄂图曼人和山地族群,鉴于阿塞拜然和阿兰人已经跪地唱征服,古尔基当缩头乌龟,克里木半岛在手,完全可以撒丫子跑去和也素亥愉快地玩耍。

    也素亥当属最高兴一人,看起来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冲入罗刹公国和孛烈儿(波兰)、马扎尔(匈牙利)的大片领土,甚至更西边的日耳曼(德意志)和高卢(法兰西)也行,可惜作为一个没有后嗣的汗王,他打下的土地只会为他人做嫁衣。因此,他选择同病相怜但稍好一点的忽特刺作为盟友,情有可原。

    在希拉德的协助下,斡勤一边扫荡境内反对势力,征服农业达的各小绿洲国,以备将来和大虞开战时有充足的后勤资源,一边创建蒙字、颁布文法、制定税役,开始展冶铁和武器技术,准备以被毁得不是那么严重的木鹿为都城,建立汗国。得益于蒙兀人毁灭性的征服力度,和合理的施政,斡勤汗国迅稳定下来,而巴合黑带上伊思达和海顿,移军前往哈马丹,预备挺进新月沃地。

    野蛮虐了文明,被冠以‘上帝之鞭’,文明教训野蛮,却可称为‘开化’。那么,如果上帝之鞭开化了,对欧洲和大食来说,不知是祸是福。